欢迎来到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博物馆官网!

陈列展览
       通榆县地处松辽平原的中西部,属于松花江与辽河分水岭的洪积台地。地势平坦,西北略高,东南稍低,沙丘、平原、沼泽地相间分布,西部沙丘较多,东部多为平原。本县境内最大的河流为霍林河,县内还有牤牛河、额门太河、文牛格尺河等时令河。辽阔的水域,丰美的草原,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的资源。通榆大地上的人类曙光,始于距今一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也就是更新世晚期。
       旧石器时代,在通榆这片广袤的土地上,随着众多哺乳动物和鸟类的迁入,从华北地区追逐披毛犀、猛犸象动物群的古人来到了这片土地。境内曾出土了多件猛犸象臼齿、披毛犀头骨、野牛头骨化石。本展厅展出的是猛犸象臼齿、披毛犀头骨化石。而猛犸象动物群中的多数动物,如野马、野牛、鹿、狍子等,都是当时人类的主要猎获对象。
       通榆县的人类生活道路是漫长的,兴隆山敖包山等96处新石器时期遗址及出土的大量遗物,说明在距今四、五千年前,我们的先人就生息繁衍在这块沃土上,以后便绵绵延续至今。这一时期的先民们,早期过着狩猎、采集、捕捞生活,晚期的生活内容更为丰富了,农业生产工具石犁、鹤咀锄、石铲、石刀及谷物加工工具石磨盘、石磨棒的出现,说明原始农业已经在当时的生活中占有一定的地位。敖包山遗址的圆形、椭圆形半地穴居住址和大量的陶片,表明人们已经开始了定居生活。圆柱形、丁字形陶人,显示了原始宗教的存在。本展厅展出的是新石器时代的采集、狩猎工具和生产生活用具,这些遗物表明,它们除了在临近的泡泽草莽中进行渔猎以外,还进行简单的原始农业,用艰苦的劳动,推动着历史的前进。
       从春秋、战国、秦汉,到魏晋南北朝这一千多年的时期里,通榆境内生活的先人主要是东胡族、乌桓族和鲜卑族。本展厅展出的是兴隆山镇毡匠铺鲜卑墓和团结乡大岗墓葬出土的器物及图片。毡匠铺鲜卑墓出土器物较多,具有代表性的为鸭形鼎、金马牌饰、五铢钱、铜饰件、铜铃、铜鸣镝、铜泡等。大岗墓葬也出土了五銖钱,还有玉璜、玉璧。展示主要通过这些出土文物及图片,让我们了解到鲜卑等北方游牧民族的生活状况和社会面貌,以及受中原汉文化的强烈影响等信息。
       唐宋时期,通榆主要是契丹人在这里生活。辽金时期的遗迹遗物,在通榆境内分布广泛而密集,全县3 0 多个乡、镇、场几乎都有发现。目前已掌握的遗址、墓葬、城址、窑址等有 8 0余处。通榆境内,目前只发现三座古城,即兴隆山镇长发古城,边昭镇拉户嘎古城,龙山乡西学堂古城。这三座城均建于辽代,延用至明代,城墙为土筑,城内建筑物也多为土木结构,它们也是当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中心。在展厅里展出了长发古城址场景模型和各遗址中出土的大量文物。展出的陶器多为灰色细泥质直口长颈鼓腹壶、短颈鼓腹罐等,这些陶器大多数都是本地烧造的。新发乡后太平山至今还保留有当年的三座窑址。瓷器主要是黄白釉大钵、大碗、盘、双系双唇短颈壶等。粗瓷有缸、瓮、罐、鸡腿坛、鸡腿瓶等生活用品。展出的铁器有铁刀、铁镞、铁锅、铁铧、铁钉等武器和生产生活用具,还有铁人、铁饰件等工艺品。铜器有铜镞、铜钱、铜镜、铜洗、铜釜等武器和生活用品。还展出辽金时期的墓葬随葬器物灰陶罐、瓷盘、瓷碗、铁刀等及带有手掌痕、莲花纹饰的墓砖。建筑部件有板瓦、兽面瓦当、砖、滴水等。其它的还展出有骨簪、骨顶针、瓷哨、瓷骰子、银凤簪、金耳饰、银饰件等小件生活用品。通过这些出土文物的展示,使我们更加详尽地了解了辽金时期契丹和女真人的社会生活状况,可以看出当时器物种类之繁多,制作水平之高超,社会生活之繁荣。
       元明清时期,通榆的主要居民是蒙古族、满族和汉族。蒙元时期,通榆原属成吉思汗四弟帖木格.斡赤斤封地。元朝时,通榆先后隶属辽阳中书省、泰宁路。北元时期,辽阳行省丞相纳哈率部退守于今天的霍林河、洮儿河和嫩江流域。并留下重要遗存,直至明朝初期通榆地区仍在北元政权的统治之下。明洪武二十年(公元1384年)明军打败元朝残余势力,统一了东北。在东北设立奴尔干都司,下辖380余处所。通榆先归奴尔干都司治下的卜剌汗卫,后为蒙古科尔沁部领地。清朝初年,通榆西部、南部属科尔沁右翼中旗,北部属科尔沁右翼前旗。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设开通县,1909年设瞻榆县,隶属奉天将军管辖。在博物馆展厅里展出的代表性的有元代三枚官印,百户印、千户印、万户印,以及明代塌了盖村北陶窑址出土的陶器拓片和清代郝大兔子建筑址、交哥庙遗址平面示意图。通过这些实物、文字、图表、图片、景观等为您展现了通榆这一时期的历史发展进程。
       在近现代的历史中,通榆这块土地上充满了革命与反革命的激烈斗争。公元1911年,辛亥革命后,成立了中华民国,继续沿袭通榆旧的建置。公元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了通榆。在此期间,通榆这片土地上多次爆发了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斗,有力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抗日战争胜利后,为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我们党培养的优秀干部王跃东、张景川等同志,为了争取全国的解放,为了保卫胜利的果实,将热血洒在了通榆大地上。解放后,通榆人民建立了烈士陵园和纪念碑,永远缅怀先烈的丰功伟绩。这里的陈列展示有民国文物和革命文物,通过这些文物和图片让我们充分了解了这一时期通榆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